《入法门论》科解(十九):四梵住
阿王诺布帕母 著
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
一、释义:(P.301)
(一)梵住:
1. 最胜:属正当行道而饶益有情
2. 无过:为梵天所住修持感梵报
(二)无量:普缘无量(有情)之境而起
二、顺序:
依于行相:慈→悲→喜→舍
三、修法:(P.302-315)
(一)多瞋恨者之清净:修慈定
1. 前行:思瞋恚之过,知忍辱之德
2. 所缘:自己→敬者→爱者→一切→怨敌…→修平等慈,证安止定
3. 功德:
安眠、安寐、无有恶梦、受人爱敬、为非人爱敬、
心得迅速等持、诸天守护、无有意外、颜色光彩、
逝时无昏迷、不通达上位而得梵天界
(二)多害生者之清净:修悲定
1. 前行:思无悲之过,知有悲之德
2. 所缘:苦者→爱者→一切→怨敌…→修平等悲,证安止定
3. 功德:如前十一种功德
(三)多不乐者之清净:修喜定
1. 前行:思无喜之过,知有喜之德
2. 所缘:爱者→一切→怨敌…→修平等喜,证安止定
3. 功德:如前十一种功德
(四)多贪执者之清净:修舍定
1. 前行:思前三之过,知等舍之德
2. 所缘:一切→爱者→怨敌…→修平等舍,证安止定
3. 功德:如前十一种功德
四、得定:
(一)与色界诸禅关系:(P.301)
(二)修习所达最高处:(P.316-317)
1. 修慈心得定以遍净解脱为最上
2. 修悲心得定以空无边处为最上
3. 修喜心得定以识无边处为最上
4. 修舍心得定以无所有处为最上
五、修次:(P.317-318)
(一)生起次第:心生觉受,付之实施之四无量境
(二)圆满次第:众生平等,自然行业之四无量境
(三)生圆不二次第:胜义之谛,不染无着之四无量境
六、胜利:(P.319)
(一)世间生活:令众生幸福,生活得安乐
(二)学佛修行:利己得成就,入菩提圣心
一切善法圆满者,金刚石地了道基
【注】
《杂阿含经》(大正2-197b):「如是我闻,一时佛住释氏黄枕邑。
时众多比丘晨朝着衣持鉢,入黄枕邑乞食。时众多比丘作是念:『今日太早,乞食时未至,我等可过外道精舍。』
尔时,众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,与诸外道出家,共相问讯慰劳已,于一面坐。诸外道出家言:『沙门瞿昙为诸弟子,说如是法:不断五盖,恼心慧力羸为障碍分,不趣涅盘。尽摄其心,住四念处。心与慈俱,无怨无嫉,亦无瞋恚,广大无量,善修充满,四方四维上下,一切世间。心与慈俱,无怨无嫉,亦无瞋恚,广大无量,善修习充满,如是修习,悲、喜、舍心俱,亦如是说。我等亦复为诸弟子,作如是说。我等与彼沙门瞿昙,有何等异,所谓俱能说法。』
时众多比丘闻诸外道出家所说,心不喜悦,默然不呵,从座起去。入黄枕邑,乞食已,还精舍。举衣鉢,洗足已,诣佛所,稽首礼足,退坐一面。以彼外道出家所说,广白世尊。
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『如彼外道出家所说,汝等应问:修习慈心,为何所胜?修习悲、喜、舍心,为何所胜?如是问时,彼诸外道出家,心则骇散,或说外异事,或瞋慢毁呰,违背不忍,或默然萎熟,低头失辩,思惟而住。所以者何?我不见诸天、魔、梵、沙门、婆罗门天人众中,闻我所说,随顺乐者,唯除如来及声闻众者。比丘!心与慈俱多修习,于净最胜;悲心修习多修习,空入处最胜;喜心修习多修习,识入处最胜;舍心修习多修习,无所有入处最胜。』
佛说此经已,诸比丘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。」
参考题目
(四 梵 住)
1. 何谓四无量心?为何又名四梵住?(P.301)
2. 何以行者必须修持四无量心?(P.302)
3. 何种人宜多修慈行?修慈者,必先深思什么过患?(P.302)
4. 修行慈念之对象有多种,请依先后次第说明之。(P.303-305)
5. 对自己修慈,是否为自私之念?(P.303)
6. 修习四无量心圆满得定者,可得那些功德?(P.307-308)
7. 如何修习悲悯众生?(P.310-311)
8. 什么是舍念?如何才是正见之舍?(P.314)
9. 试举例说明四梵住之生圆不二次第。(P.317-31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