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世多杰羌佛说法
《断绝凡情二十法》
偈曰:「断绝凡情二十法,方可入圣无碍境,
我执因地轮回根,不染诸法妙有生,
恒常持行菩提事,游戏三昧任运行。」凡情二十法:
名、利、兴、衰、福、乐、增、损、瞋、怨、
气、恨、谋、谤、夺、害、病、苦、别、亡。
(详细内容恭闻第三世多杰羌佛说法音——东行说法第八卷)
解脱之路
学佛是大丈夫事,非王侯将相所能為。西方哲言说:「国王将领能征服一国,但无能征服自己。」这与佛法的道理是相近的,但佛法所言是真谛,不是征服,是正观自我的虚妄性,而放下执著,断除我执。学佛修行到底是要解脱生死的,不是仅止於一般世间所说的道德行為、人格修养的层次而已,如果未能正确认知其中的差异,那终归还是落入外道或世俗之见,非究竟圆满的佛法正见。
第三世多杰羌佛在《东行说法》中开示断绝凡情二十法——名、利、兴、衰、福、乐、增、损、瞋、怨、气、恨、谋、谤、夺、害、病、苦、别、亡,苦口婆心提醒行人,若执著凡情二十法随其所转,即是轮回的根本。众生因多生累劫的习气使然,对某些凡情特别执著,难以改变调伏,但作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想到今生要解脱、要利益众生,就必须不断的精进,鞭策自己下定断执的决心。如果我们以世俗的观点,以為凡情二十法总是人之常情,只要减轻执著的程度,那应该也算是在学佛修行、走向解脱,这就大错特错了,有这种想法根本就不是「断绝凡情」的正确知见了,对生死解脱而言,则还是徒劳之行。
第三世多杰羌佛為众生说法,譬喻凡夫众生在平地开车,不论开什麼样的车都不能脱离在地面道路上行走,在地面上行走就如众生轮回的路,没得解脱,解脱之道就如同必须坐飞机或太空船,如此才能真正脱离地面,也就是必须断凡才能入圣,才能脱离轮回之路。
如果我们对凡情二十法只是持以减轻执著程度的观点來修行,那就像换一辆性能比较好的车子,或者开上快速道路一样,以為如此就是正确的作法,很快就会到达目的地,但这还是错了,因為不论速度有多快,怎麼样也是脱离不了继续在地面路上轮回的事实。要走上解脱之路,那是一定要断绝凡情二十法,断除我执,所以此為大丈夫事,是悲智的决心。
有关境界的虚妄无实,在《大毗婆沙论》中举有一喻:「谓如有一端正女人,种种庄严來入众会,有见起敬,有见起贪,有见起瞋,有见起嫉,有见起厌,有见起悲,有见生舍。应知此中子见起敬,诸耽欲者见而起贪,诸怨憎者见而起瞋,诸同夫者见而起嫉,诸有修习不净观者见而起厌,诸离欲仙见起悲悯,……诸阿罗汉见而生舍。由此故知境无实体。」由於各人的印象观感不同,引发心理情绪的反应也不同,境界也就跟者不同,可见境相假有不实,只因众生各自业力故而生好、恶之感,有贪、瞋之念。行人能明此道理,观察自身,觉照自心,则可逐渐放下妄执,改变习性,获得法益。
有一位推动临终安宁照顾、世人敬重的医界先驱伊莉莎白.库伯勒 - 罗斯,她於自传中回忆在一次身心实验的特殊经历后,出现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,那就是所见到的一切都是以细微的分子状呈现,包括自己的身体也是如此,这样的状态持续维持数天,在这数天中她深刻体验到一切的平等,而这样的「平等见」让她内心充满著一生未曾有过的高度幸福,一直持续到状态结束,往后她的人生就再也不曾有如此的幸福感受了。虽然以分子状呈现的还不是佛法所说的究竟实相,但就如书中作者所说,见到一切平等相的身心经验是多麼的美妙幸福。这不禁令人反思:众生因我执而不能见到诸法平等,终生在分别妄想中追寻、争逐,是不是始终都是与幸福努力的背道而驰呢?
有心学佛修行的人,利乐众生乃是当然的事。当自己利益与众生之利没有抵触时,可能实践上还没有特别困难,但一旦两相利益对逢有所冲突时,能否以众生為重,那就很难说了,每当面临这样的情况,能放得下自己、能断贪瞋之心吗?大多数人可以相信无私是快乐的,但我们总是对此裹足不前,宁可作一个自私的苦闷者,却不愿成為无私的快乐人,这是多麼吊诡又隐含微妙的道理啊!
第三世多杰羌佛开示教导:「要把众生的利益摆在前面。」这看似简单易懂,实是甚深法义。如果我们时常将此忆念在心,处处考虑到众生的利益,日积月累,行久功深,烦恼己利的我执习性必将渐渐淡薄,这自然就是走在幸福快乐随顺解脱的道路上了!
文殊学苑 庄显琛
转自佛教正法中心